發展歷程
在茅臺村鄔氏明代《鄔氏族譜》上,標有茅臺村釀酒作坊位置,是最直接 的酒坊記載。鄔氏為隨李化龍部入黔平播留駐軍之后人?!顿F州通史》記 載,明朝萬歷二十七年間(1599 年),為評定播州(今遵義市)宣慰使 楊應龍起兵,“勒兵數萬,五道并出”,朝廷派都御史兼兵部侍郎李化龍 調集各省之兵力,達二十余萬進軍貴州,大戰一百一十四日,耗銀萬兩, 于萬歷二十八年(1600)六月平定播州。平亂后一是改土設流,改播州為 遵義、平越二軍民府。二是留駐軍,設屯衛、復驛站。“各設屯田,每軍 照祖制二十四畝,再六畝為冬衣布花之費,共三十畝,自種自食,不必納 糧于官又復領出。”說明 400 多年之前的茅臺村早已有釀酒作坊存在,釀 酒工藝早已成熟。
節選自《中國貴州茅臺酒廠有限責任公司志》第二章第二節《茅臺酒名由來》85 頁
從明代《鄔氏族譜》上標有茅臺村釀酒作坊位置的情況分析,鄔氏于明朝 萬歷二十七年(1599 年)隨李化龍平亂后定居茅臺,說明茅臺釀酒工藝 的成熟早在 1599 年之前的某個年代。據《仁懷縣志》有文字可考的茅臺 最早的酒好是 1990 年在茅臺鎮至縣城的小路三百梯道旁發現出土的路碑 上,刻有清代乾隆四十九年(1784 年)茅臺偈盛號字樣;其次是茅臺楊 柳灣一尊建于清嘉慶八年(1803 年)的化字爐所鑄的捐款名單中有“大 河酒坊”字樣。
貴州茅臺酒在清代興旺起來,這與乾隆年間貴州總督張廣泗開修赤水河航 運,茅臺鎮成為川鹽運黔東南的集散地有很大關系。到清嘉慶、道光年間, 釀造酒的燒坊已經發展到數十家。據黃植青《自流井李友堂由發軔到衰亡》 一文,富順、榮縣大鹽商“李四友堂”由陜西傷人田、劉而行在仁懷所設 “協興隆”鹽號就有子號 70 余處,分布在仁懷至貴陽的各州縣。由于鹽 業的興隆,茅臺地區商賈云集,民夫川流不息,對酒的需求與日俱增,從 而刺激了釀酒業的發達和釀酒技術的提高,當時茅臺酒的獨特工藝已成 熟。清朝著名文人鄭珍寫下“酒冠黔人國,鹽登赤蛩河”的詩句。茅臺鹽運業的進一步興旺,也促進了茅臺酒的恢復和發展。這個時期具有 特色的“茅春”、“茅臺燒春”、“回沙茅酒”等也遠銷外地。據《續尋 醫府志》載“茅臺酒,前志出仁懷縣西茅臺村,黔省稱第一,《近泉居雜 錄》制法,純用高粱作沙,煮熟和小麥面三分,納釀地窖中,經月而出, 蒸(烤)之,即熇而復釀,必經數四(回)然后成。初曰生沙,三四輪曰 燧沙,六七輪曰大回沙,以此概曰小回沙,終乃得酒可飲,品之醇氣之香, 乃百經自俱,非假曲與香料而成,造法不易,他處難以仿制,故獨以茅臺 稱也……”
節選自《中國貴州茅臺酒廠有限責任公司志》
賴是 1941 年在周秉衡創辦的衡昌酒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。周秉衡和賴 永初是貴陽的資本家,并非仁懷縣人,更不是地主。
節選自《中國貴州茅臺酒廠有限責任公司志》 清道光《遵義府志》引《田居蠶室錄》:”茅臺酒,仁懷城西茅臺村制酒, 黔省稱第一。其料用純高粱者商,用雜糧者次,制法:煮料和曲即納地窖 中,彌月出窖烤之,其曲用小麥,謂之白水曲,黔人稱大曲酒,一曰茅臺 燒。仁懷地瘠民貧,茅臺燒坊不下二十家,所費山糧不下二萬擔。”據《仁懷商業志》載:“萬歷平播后,至清代前期的一百多年間,仁懷釀 酒業興旺發達,咸豐初,貴州開征貸物稅目,仁懷設酒捐,四處設卡,為 重點征稅項目之一。仁懷歷咸、同戰亂后,百業皆廢,光緒后期,仁懷釀 酒業逐漸恢復。至民國 4 年(1915 年)統計,全縣釀酒業 67 戶,年產酒 12.5 萬市斤,其中:中樞、茅臺共 21 戶,年產 4.5 萬斤。各家酒坊生產 的酒,繳納稅捐后,即可入市公賣。” 北宋已經開始生產大曲酒,至遲在明代以前,回沙工藝已經形成。到道光 二十年(1840 年),茅臺酒年產量達 170 噸,是我國釀酒史上無與倫比 的。
《鄔氏族譜》1860-2011
我族鄔氏,當鄔成化公以前散入異郡者,固屬失傳。即鄔成化之嗣生長廣東 者,幾乎莫考。幸而延至十八世鄔虬蒸公,由粵遷蜀居于榮昌縣之燒酒房后, 又遷徙于石鴨灘之牛心壩。據據《鄔氏族譜》史料考證:明末清初,十三世覺善公妣陳氏,從永川縣遷徙貴 州遵義府官田壩。官田壩係現在仁懷市喜頭鎮榮樂魚塘,從此領照落業,遂 有我仁懷市鄔氏后裔子孫。十四世鄔榮端、鄔榮起二公為鞏固魚塘基業之后,又在清康熙元年(1662) 壬寅歲,來茅臺領照為業,遂使鄔姓后裔繁衍,成為茅臺一大家族 。
茅臺,這 塊神秘的寶地,唐以前是濮人部落群體的土地。宋、元、明、清屬安氏土目 領地。茅臺鎮在歷史上有過幾個不同的名稱演變,最早地名馬桑灣、四方井; 宋代稱為茅臺,元代正式地名茅臺邨,簡稱茅邨。隸屬播州懷德司,清代中葉, 因商業發達,與打鼓、永興、鴨溪并稱黔北四大商鎮,曾改名益商鎮,簡稱益 鎮。清康熙年間,茅臺遭兵燹之災,成為廢墟。
鄔榮端、鄔榮起二公為重建 茅臺,毅然來到茅臺艱難創業,其后裔或為農夫,或為漁樵,或為士子,或為商 賈,在廢墟上修房造屋,為茅臺的發展留下了歷史的光輝篇章。歷經滄桑,我 鄔姓房屋佔據茅臺大半街道,其后有梁,王兩姓陸續遷來茅臺,于鄔姓手中分 照營業,共同努力建設茅臺。世代生活在茅臺的先輩們曾流傳著“茅臺兵燹 成荒邨,鄔、梁、王三姓把業興”。
明末清初,十四世鄔榮起祖身居茅臺,艱辛創業,在茅臺麥田,置地,貿易,釀酒----當時酒坊都以姓氏冠名--鄔氏糟坊,勤勞儉樸,吃苦耐勞,自強不 息,奮發圖強,人丁興旺世代發達。鄔姓在茅臺逐漸發展壯大,享有河東“鄔 半街”之譽稱。
1983年鄔氏第二十五世鄔能高繼承先祖遺愿,進一步擴大經營,創辦鄔氏酒廠。
1999年,鄔氏酒廠正式更名為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酒城酒業有限公司。